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学院教务处
| 学院教务处
学院教务处
首页 > 主页 > 质量诊改 >

精准发力,探索推行“靶点诊改法”

作者:主编 时间:2022-06-17 来源:未知

一、背景

职业院校近几年经过持续开展教学诊改学习和培训,内部质量治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当前众多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尚不能有效支撑教学诊改的情况下,作为质量保证主体的师生员工,虽然理论上谈起诊改来“有理有据、有模有样”,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畏手畏脚、无从下手”的问题。“知易行难”也成为不少职业院校推进教学诊改共同面对的“拦路虎”。

教学诊改工作不仅关注高职教育的结果质量,更关注过程质量,即质量生成过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这是质量评价方式的质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做好这一工程,需要剥茧抽丝,找准推进工作的“引线”。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下文简称学校)自2020年开始筹划并积极推进此项工作。在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诊改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顶层设计,精准发力,探索推行 “靶点诊改法”引导学校诊改工作有效落地。

二、做法

为破解上述难题,学校通过深入剖析、研究教学诊改“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同时借鉴医生在诊疗肿瘤患者采用的“靶点”诊疗的工作模式,靶向发力,探索自创了“长艺职院靶点诊改法”。

“靶点诊改法”是:以“诊改报告表”为载体,首先通过对信息化平台数据及工作现状分析,自我画像,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病变部位)——靶点(诊改目标点),继而对照靶点确定标准,进行工作设计与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实施措施,设定相应的过程监测预警值,使“靶点药物”进入质量体系之后会特异性地作用于该靶点,从而抑制靶点的发展,然后针对易发生质量突变的靶点进行靶向诊改。

“长艺职院靶点诊改法”由学校编制的系列“靶点诊改报告表”和“自我诊改口诀”组成。系列靶点诊改报告表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和专项诊改的靶点诊改报告表,不同层面的报告表形式基本一致,但诊改内容各有侧重。图1所示为专业层面的靶点诊改报告表。

1:专业层面靶点诊改报告表

“靶点诊改报告表”作为诊改实施的载体,以表格形式对“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各环节内容予以序化、细化和量化。分为工作现状与问题(定靶点)、发展目标与标准(靶向定标)、工作设计与方案(靶向施策)、实施过程监测与预警(靶向哨点-药物)、实施效果(靶向发力)、诊断意见(靶向诊断)、改进计划与措施(靶向改进)以及诊改考核(靶向考核)共八步流程。“诊改说明”栏详细说明每个诊改步骤的具体内涵及操作要点。一个诊改周期启动时,即自上而下以“自我诊改口诀”为引导,一边逐项填写诊改报告表内容,一边按要求推进诊改。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对应口诀:你拍一我拍一,自我画像靶点稽。结合上年度状态数据分析,明确工作现状,找准“靶点”;

第二步:对应口诀:你拍二我拍二,目标标准定方坐。运用SWOT分析法及SMART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标准,确定发展坐标;

第三步:对应口诀:你拍三我拍三,计划措施订周全。对照目标、标准,瞄准“靶点”编制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方案;

第四步:对应口诀:你拍四我拍四,监测预警小8字。遵循PDCA循环,明确监测预警的内容和方法,适时调整目标标准及工作计划;

第五步:对应口诀:你拍五我拍五,引擎驱动成效出。诊改周期结束时总结得失,明确诊改工作成效,完善质量文化及机制体系;

第六步:对应口诀:你拍六我拍六,诊断问题须通透。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比工作标准与取得的业绩,晒出问题和不足,明确诊断意见;

第七步:对应口诀:你拍七我拍七,对症下药除病体。运用“二八”原则深入分析问题及根源,明确后续改进措施;

第八步:对应口诀:你拍八我拍八,螺旋提升顶呱呱。找准新的发展目标,明确下一个周期的努力方向。

一个新的诊改周期启动时,师生员工即依托靶点诊改报告表,按照教学诊改八步流程,遵循“自我诊改口诀”,一边自上而下逐项填写诊改内容,一边按“诊改说明”栏要求逐步推进教学诊改。

2021年学校荆楚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群诊改为例,说明“靶点诊改法”的具体运行和实施过程(其“靶点诊改报告表”见附件)。本专业群经过2020年以来的二轮诊改,实现了从校级重点专业群,到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成功跨越,其核心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为省级特色专业,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在“金苹果”全国高校专业评估高职分专业竟争力排行榜连续3年第三名。专业群学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

三、成效

在学校近几年的诊改实践中,“靶点诊改法”在探索中不断得以完善和得到检验,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普遍欢迎,他们对该法的评价是“诊改理念通俗易懂、诊改过程有条不紊、诊改实施雁过留痕、诊改效果一目了然”,既促进了教学诊改在实践操作层面有效落地,又助推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稳步提升。

(一)创新诊改特色

推行“靶点诊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1.创新明确诊改任务与责任。“靶点诊改报告表”由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根据工作职能划分到相关职能部门,由责任部门和协助部门共同编制“靶点诊改报告表”,就好比患者到医院看病,导诊台负责将病人引导到内科、外科等相应的科室一样。

2.创新理清诊改工作思路。由于诊改是新生事物,且诊改内容涉及到学校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虽然经过多轮培训,但大家对如何推进诊改还是感到无从下手。“靶点诊改报告表”以诊改要素为单位,以“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的诊改点、参考提示、关键量化指标和平台相关数据为依据,按照完整的诊改工作流程(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工作现状-诊断意见-原因剖析-改进计划-改进成效-考核评价-持续改进)一步步推进诊改,使诊改过程、内容和要求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3.创新诊改实行痕迹管理。“靶点诊改报告表”将每个诊断要素的诊改过程完整记载,同时要求匹配相应的支撑材料,使诊改“看得见、摸得着”,不再是空中楼阁。

4.创新诊改情况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是学校推动诊改实施的有效抓手, “靶点诊改报告表”以诊改过程管理和改进成效为主要依据,对部门诊改任务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记载,可以更好地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诊改工作务实落地。

(二)推进诊改落地

学校推行 “靶点诊改法”,为全面落实诊改起到了“引线”作用,促进了学校“目标链、标准链、内控(制度)链、执行链”的形成。通过“自我诊断检查—自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根源—确定改进目标—提出改进措施—自我改进提升—评估诊改效果”等不断重复的工作循环机制,持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职工的评价是“诊改理念通俗易懂、诊改过程有条不紊、诊改效果一目了然、诊改实施雁过留痕”,有力助推了学校诊改工作在操作层面有效落地,诊改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层面:形成了“长艺靶点诊改法”和“常态性诊改+周期性诊改+专题性诊改”的诊改运行模式。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架基本形成,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质量目标及标准进一步明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力不断增强,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成为湖北省唯一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部楚式漆器生产性保护基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传统工艺研习指导驻站单位、全国助残先道集体、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学校包括人才培养在内的各项主要办学质量指标基本达到优质标准。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109人次,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24人次。常态化的办学质量保证机制基本形成。

专业层面: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进一步明晰,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专业教学团队不断壮大,专业实践条件不断改善,专业创新发展态势向好,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群)建设成效、辐射影响力不断增强。常态化的专业质量保证机制基本形成。

课程层面:课程建设目标和标准进一步明晰,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不断更新,课程资源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不断规范。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基本形成。

教师层面: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标准进一步明晰,专任和兼职教师规模和结构趋于合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及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质量意识得到提升,教学改革主动性得到提高,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水平、稳定性、社会服务能力等得到持续改善,学生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建成“名师+传承人+产业专家”引领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创新团队,国家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人和全国技术能手5人,湖北省技术能手12人。常态化的师资质量保证机制基本形成。

学生层面:学生培养发展目标和标准进一步明晰,成长环境不断优化,新型立德树人理念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26人次,三等奖58人次,湖北省技术能手3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4.45%,月收入5034元,母校满意度93.67%,雇主满意度95%。常态化的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保证机制基本形成。

(三)初现社会影响

2020年以来,先后有十余所省内外职业院校来学校考察交流。大家认为,在学校信息化诊改平台未建立并运行起来之前,“靶点诊改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务实有效的教学诊改方法。

来校考察的湖北省教学诊改专委会专家认为,该诊改方法逻辑清晰、化繁为简、切合实际、特色鲜明,对同类学校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四、存在困难和改进建议

(一)各质量主体理解能力不平衡

少数部门和个人基于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不足,在定靶点、靶向哨点、靶向施策等环节把握不准。建议对难点问题要团队作战,相互学习交流,拿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二)各质量主体运用能力不平衡

少数部门和个人对“靶点诊改法”理念的接受能力有限,不能将其作为一种方法、一个抓手融合到自身的日常工作。建议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思维和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执行力。

 

附件:荆楚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群“靶点诊改报告表


附件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专业诊改)

诊改专业名称:荆楚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群   专业团队负责人:王宗    所在系部:艺术工程系       诊改年度:  2021年

诊改流程

主要内容

诊改说明

定靶点(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

 

现状专业开设时间:2017年;专业群由 5 个专业组成,核心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蝉联全国第三;现有专任教师25 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8%; 高级职称教师 2 人,国家级、省级各类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师 9人,全国各类技术能手 1 名,校外兼职教师4人;建有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拥有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1 间、省级大师工作室 2 间,楚式漆器髹饰等 18 个非遗展示、保护、传承、教学和生产的工作坊;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文化和旅游部在学校设有国家级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 12 所高校为驻站共建单位;领衔成立了漆艺传承发展联盟,有35家单位加盟;专业群 2020年在校生 1087人,其中,2018级316人,2019级554人,2020级217人。首届毕业生 53 人, 就业率达 87.51%,专业对口率达 98.5%;用人单位满意度为 99.3%,学生满意度为 92.6%。

靶点:1.师资不足。非遗技艺传承人大多文化层次不高,教学能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要求。

  2.教学资源不足。没有非遗技艺传承教材、培训教学包、教学资源库。

      3.专业发展不平衡中各专业学生规模、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参差不齐。

  4.标志性成果缺乏

依据本专业上一年度状态数据分析,简要说明本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包括专业开设时间,现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人数,教师职称、学历学位统计情况,校内外实训室、实训基地数,专业建设已取得的主要标志性成果,在校生数等),找出问题,确定靶点。

靶向定标专业年度建设目标与标准

建设目标: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标准:1.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2.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

3.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4.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兼职教师素质优良。

5.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

6.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

7.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高。

8.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

运用SWOT分析法和SMART原则,按照“跳起来摘苹果”的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与标准(高水平专业群专业、国家骨干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校级一般专业),专业年度建设目标、标准要与系部专业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与标准一致,明确靶向。

靶向施策

(工作设计

与方案)

 

1.健全协同推进机制。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十八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主导。高职学院作为主体,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为力量,制定项目年度目标细分任务,建立月度工作交流、协调、落实、督办、简报制度。

2.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成立领导小组、监督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成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建设小组,负责各项目按计划建设。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聚焦重点建设任务,确保资金使用绩效。

3.加大建设保障力度。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加强人员保障,抽调专门人员参与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实施有关制度,另行制订项目建设专班人员工作量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专班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制定《荆楚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群》2021年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预期成果,明确62项具体任务和

责任人;

参照系部专业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专业年度建设方案(计划),每项工作要落实到具体人、完成时间等,靶向施策。

靶向哨点-药物

(实施过程监测、预警)

1.立项校级马克思主义研究课题5项以上;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公开示范课活动。培育“双带头人”,党支部工作室5个、党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示范岗”20人,培育10个以上思政课示范课堂。

2.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工匠精神、就业设计大赛;遴选“三全育人”案例3例以上;评选2例“工匠精神”教育案例。

3.研制高职漆艺、刺绣等工艺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荆楚非遗传统工艺类课程标准、专业实训条件标准。

4.推进《图说髤漆技艺》教学资源开发,《图说制胎技艺》在线开放课程,图说制胎技艺活页教材(含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各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资源,至少力争获批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力争立项建设3项以上教材与教法改革研究项目,建设10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开发5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5.推进“数字媒体交互式设计1+X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打上荆楚传统文化的标签”两个项目的建设,开展界面设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6.建立20个企业家工匠(大师)库、18个工匠大师工作室;选派1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

7.与“十八匠公司”建设非遗产业学院,建设3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个研修基地。

8.引进、培育10名“双师”教师,选聘20个企业大师,力争建立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3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9.建设校级中心数据库及各主题数据库、数据历史库和数据仓库,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等15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优质教学资源应用管理中心。

10.推进“中国漆艺之都”建设;开展非遗研培4000人次;开发漆艺、刺绣、贝雕等5种民间传统工艺传习培训包。

11.重点开发10个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年均培训6000人次以上。开展劳动力输出、转移等培训与服务500人次,推进“一村一匠”培养培训,培训乡村工匠100名。

12.引进国(境)外优秀职教网络课程2门;如果疫情控制,专业群邀请1名国(境)外专家来校讲座、交流。积极参加2场对外交流活动;选派1名青年教师赴国外境外访学培训和实地考察。力争漆艺进入世界技能大赛表演项目。

13.力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鲁班工坊”,为境外企业职工开展职业培训,每年为中国境外企业培训员工

30人。

遵循PDCA循环,根据本专业建设特点,参照本专业状态数据及专业自我诊断参考表,按照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原则,确定本年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质量控制点(不少于4个)及标准值和预警值,并采取每周教研例会、三期教学检查、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题研讨、校企联合进行专业市场调研等进行监控、预警,及时纠偏,确立靶向哨点-药物。 

靶向发力

(实施效果)

1.建成“名师+传承人+产业专家”引领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创新团队。荆楚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 30 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 35%; 高级职称教师 11 人,国家级、省级各类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师 18 人,全国各类技术能手 5 名,校外兼职教师 26 人。90%以上的教师取得了职业等级证书。 培养了一批“荆楚非遗鲁班”:国家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人和全国技术能手5人,湖北省技术能手12人。出版了《图说制胎技艺》《图说制漆技艺》《图说髹饰技艺》等非遗技艺类教材3本。在2020《全国技术能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3人。发表相关论文5篇、课题立项8项、获专利授予或受理4项。工艺美术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市级教学创新团队。

2.完成提质培优项目《图说制胎技艺活页教材》2021年建设任务,活页教材及课程资源建设已编写完成。《图说制漆》、《图说制胎》、《图说髹漆》等3门教材立项为国家紧缺型教材。《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教材编写完成。

3.完成提质培优项目《图说制漆》、《图说制胎》、《图说髹漆技艺课程资源》2021年建设计划,在线开放课程已基本修改完成。《图说制胎》、《图说髹漆》在线开放课程课题立项为市级教改项目。

4.完成提质培优项目《图说制胎技艺》课程资源库2021年度建设任务。资源库文稿编写完成,所有视频拍摄完成。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资源库立项为省级教学资源库。

5.完成提质培优项目《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021年度计划,撰写了《影视分镜头与脚本设计》、《室内软装与陈设设计》、《声乐课》、《室内施工图项目设计》、《数字媒体导论》、《色彩》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撰写《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渗透》论文和2021年度总结。

6.完成提质培优项目《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打上荆楚传统文化的标签》2021年度建设任务,在基础课程教学中

进行了教学融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

7.论文《荆楚漆艺产学研》荣获广电总局论文大赛“金奖”;学生漆艺作品荣获“全国漆艺大赛”“一等奖”,学生广告设计作品荣获“天津市工艺广告大赛”“银奖”。

8.在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美术设计协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承办的“香港当代设计奖暨香港美术设计双年展”,工中,由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教师路凯、康佳悦指导学生参加斩获两银六铜的好成绩。分别是:尹延博同学作品《大漆积血盘》、张森凯同学作品《红金斑犀皮茶叶罐》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荣获“银奖”;尹延博同学作品《黑金斑纹瓶》、张森凯同学作品《多宝银饰项链》、《变涂口袋梳》、周坤涛同学作品《黑金愫髹碗》、《红金斑犀皮梅瓶》、马广波同学作品《红金斑犀皮漆食碗》荣获“铜奖”。

9.在荆州市宣传部举办的“首届荆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孟祥高老师的漆器设计作品《楚生活—文房雅器》获得“银奖”;《秋韵》、《丹凤朝阳》、《楚生活—文盘》、《楚生活—水洗》、《橘皮盏》荣获“优秀奖”;杜晓青、陈环、陈晖戎老师的系列包装设计作品《荆楚鱼糕》荣获“铜奖”;章申奥同学的包装设计作品《荆州礼品-荆州藕饼》荣获“铜奖”;万容同学的设计作品《微雨燕双飞》、《黛云》、《蓝色记忆系列手袋》、《鎏金长虹》、《生命之树》荣获“优秀奖”;张甜甜、王晓晨、杨雨雯、夏安慈、谭友琴同学的刺绣作品《绣美发饰挎包系列》、李文亮同学服装设计作品《古典民族服饰》、周坤涛同学包装设计作品《寻觅》、张辰依格同学包装设计作品《荆州礼品-荆州锅盔》、薛陈同学《荆州礼品-荆州鱼糕》、秦思同学的设计作品《荆州礼品-喜气洋洋喜饼》、周树杰同学的设计作品《荆州礼品-香炉》荣获“优秀奖”。

10.与湖北省子牙童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荆州市红叶针织有限公司电商公司、荆州市活力28有限公司电商公司、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厚土文物修复与保护有限公司建立了产教合作关系。与荆州市地方戏传承院、荆州市文保中心组建订单班,开展产教融入,共同育人。与楚绣传承人汪宜珍、漆器修复传承人杜可竹、文物修复与保护传承人王从礼,建立校企合作互聘、双向挂职。聘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轻工技术能手担任兼职德育导师。

11.撰写了38篇宣传稿到校级及以上平台;学生参加“香港当代设计奖暨香港美术设计双年展”获奖被《荆州日报》专题报道;教师、学生在“首届荆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奖被“荆州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

12.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戏曲表演专业3+2订单班学生,参加荆州市楚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荆州市地方戏曲传承院)在荆州电视台举办的《“云归故里,情满荆江”-2021年荆州市中秋晚会》演出;参加由荆州市楚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荆州市地方戏曲传承院)承办的“荆门城市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参加“石首迎奥运冠军回家文艺演出”。李鹏老师在《荆州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上,作为分管导演参与2组节目编排,19级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参加演出;李鹏老师组织编排“郢城文化园开园仪式”文艺演出。

13.赵梦柯老师20219月,为重庆“桂香园蛋糕”有限公司进行包装设计;10月,为天津市龙湖天宸地产公司儿童乐园《秘密森林》进行主题壁画设计。

14.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0 个,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年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5000 人次,接待中小学生非遗文化体验5000 人次;以“荆作 ·楚生活”为理念,开展琴、食、茶、书”四大项目教学改革,建构了“六位一体” 的文化育人新平台,荣获省级教研立项 3 项; 学生《茶具系列》 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 19 人次;

本年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上述主要质控点的改进提升情况,以及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及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实训条件建设、各类技能大赛、就业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靶向诊断

(诊断意见)

目标达成度:95%;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内实训室功能、工位和使用率偏少;

2.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经验较少;

3.教师对学生技能培训力度不够;

4.教师队伍不稳定,双师型不达标;

5.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6.精品资源课、网络课程数量不足,信息化教学平台待建

7.国际合作没有突破。

原因分析

1.实训室设备需较大资金投入;

2.实训设备缺乏,理论课过多;

3.技能训练的设施设备不完善;

4.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经验少;

5.教师对学生技能培训力度不够

6.对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少,未开展技能等级标准认证服务;

7.教师从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8.支持社会服务的平台少

9.教师信息化教学运用水平不高;

10.教师网络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11.教师微课设计制作经验不足;

12.网络课程开发平台不成熟;

13.专业面向窄、对口教师招聘困难、师资流失较大;

14.教师到企业锻炼积极性不高;

15.教师学历、职称、职业技能等级等提升较慢。

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年底从日常教学管理各监控渠道及状态数据平台汇总梳理一年来专业建设相关数据,通过前后对比实施成效与质量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采用数据分析法、团队研讨法、专题调研法等进行诊断,得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诊改目标达成度,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靶向改进

改进计划、

措施

目标:通过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验收

举措:

1.探索党建创新,落实党对民办高职领导;

2.实施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实践校镇融合,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格局;

4.服务产业集群,聚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5.对接岗位需求,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6.突破人才瓶颈,系统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7.凸显体制优势,有效提高学校治理能力;

8.建设数字校园,系统化提升信息化水平;

9.聚焦荆州产业,全面提高融入度服务力;

10.促进文化交流,让荆楚非遗工坊走出去。

针对诊断意见及存在问题,通过团队自我激励、学习、创新,提出新的更高目标和改进措施,列入下一年度诊改重点,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螺旋提升。

靶向考核(考核意见

本年度专业群教学诊改合格

系部负责人签字: 宗元     

所在系部对诊改目标达成度进行对照分析,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级评定等次,其中优秀不超过部门专业数的30%,考核评定结果纳入部门年度二级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