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学院教务处
| 学院教务处
学院教务处
首页 > 主页 > 质量诊改 >

关于印发《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主编 时间:2021-10-16 来源:未知

 

关于印发《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

 

学校各部门: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已经学校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做好相关工作。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202012月5日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和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鄂教职成〔20166号)、《湖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方案》(2019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运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教职成〔2020〕7号)为基础,以完善学院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加强学习、更新理念、优化方案、稳步实施、持续提升,切实履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构建完善常态化、制度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学院质量保证工作委员会统一指挥、各层面专项诊改组具体负责、各质量主体自主诊改、质量管理办公室检查指导、省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学院发展能力、提升学院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加优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落实质量保证主体地位和责任,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立足荆州,服务湖北,面向全国”的“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产业开发”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非遗办学特色突出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奠定坚实的质量和内涵基础。

(一)明确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目标定位

根据学院建设创新创意型传习大学和完善“职业教育+非遗传承+产业开发”融合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的办学目标,建设荆楚非遗工匠小镇、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学院,打造传统工艺、汽车循环经济高职教育样板的建设目标,依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学校“立德树人,匠心育人;质量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立足荆州,服务湖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对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进行全面诊断与改进。同时,通过对“双高”校创建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诊改,使学校包括人才培养在内的各项主要办学质量指标达到“双高”校建设标准。

(二)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围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开展常态化、周期性、专项性诊断与改进,系统构建责任链、目标链、标准链、制度链、执行链、数据链、考评链、文化链,建立全要素、网络化、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合理设定质量目标和完善制度标准起步,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见附件1)为参照,以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为流程,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相关信息应用平台以及实际调研为依据,以查找问题和不足为导向,以自主设计的 “靶点诊改法”为举措,以质量文化建设及绩效考核为引擎,完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机制。

(三)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主体责任

切实履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以诊改为抓手,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各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建立起相对独立且涵盖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个环节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学院质量保证能力,促进学院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

(四)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按照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围绕质量管理目标和诊改工作需要,建设智慧校园。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平台及相关信息化应用平台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引导教职工强化数据意识。做好顶层设计,定制使用校本诊断与改进管理平台,打通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为科学诊断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及时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五)培育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

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及质量标准,确立学院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建设以“荆楚非遗技能传承”为载体的“精工精艺,匠心匠魂”为内核的具有长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着力围绕“精神层质量文化、物质层质量文化、制度层质量文化和行为层质量文化”四个维度开展工作。以教师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宣传和培训,将学院质量方针和目标化为全院师生的共同认识,提高师生对学院质量理念的认同度。有机融合荆楚文化和现代工匠精神,树立学院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大力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全方位宣传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典型案例,使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在全院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学院质量文化内涵。

三、基本原则

按照以下原则构建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

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部门职能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激发全员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充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 :遵循SWOTSMART 原则,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审慎确定科学合理的启动时间、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确保工作秩序和教学秩序稳定。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和相关信息分析以及实际调研为基础,实事求是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按照“确定目标—建立标准—组织实施—诊断改进”流程,确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运行。

6. 特色性原则:有机融入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诊改机制,促进学院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四、体系建设

(一)加强领导,形成组织体系,建立责任链

建立董事会领导,院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的质量保证领导组织;建立学院-专项诊改工作组-系部(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级质量保证组织,将诊改责任层次传导到位。

成立学院质量保证工作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聘请知名专家担任顾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企业专家担任成员,全面统筹协调学校质量保证工作,负责制定学校质量保证政策,考核学院各部门工作的绩效和质量,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质量监控、考核性诊改制度建立与运行等工作。学校质量保证工作委员会另行文。

成立专项诊改工作组,组长由学院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牵头,成员由各部门、系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本层面诊改工作。

成立系部(部门)质量保证工作组,组长由系部主任(部门负责人)兼任,负责教学单位(部门)的质量管控,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统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保证专业建设的实施质量,按要求开展自我诊改。负责撰写系部(部门)诊改报告。在系部内部成立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质量保证团队,负责做好系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诊改。

成立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质量保证小组,组长由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兼任,负责专业、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编制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业情况调查分析,保证课程实施质量,负责撰写专业(课程)质量诊改报告等工作。教研室主任(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撰写教师(学生班级)质量诊改报告等工作。切实做好系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诊改。 

(二)完善规划,形成目标体系,建立目标链

运用SWOT分析法,在对学院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科学编制学院“十四五”规划。部门依据学校“十四五”规划制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专项规划。系部依据学院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编制本系部子规划和专业建设等规划。建立由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发展规划组成的“1+7+6”目标体系,形成学院规划(1个)、部门专项规划(7个)与系部子规划(6个)自上而下、上下衔接的目标链。

将学院“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学院工作要点,按照工作职责实施目标任务分解,各部门据此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标准、任务及措施等。建立规划落实与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目标,确保完成质量。

(三)完善标准,形成标准体系,建立标准链

按照SMART原则,制定完善与目标体系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形成与目标链一脉相承的标准链。

1.建立学院工作标准

按照工作职责将学院工作划分到各二级部门,形成各部门工作计划、考核标准等学院工作标准。围绕学院主要业务工作,各部门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系统功能厘清职责,制订岗位工作标准,建立学院层面相关标准。

2.建立专业、课程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学院实际,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完善学院合格专业标准、校级重点专业标准、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标准、国家骨干专业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等专业质量标准和合格课程标准、校级高效课堂课程标准、省级优质课程标准、国家级优质课程标准等课程质量标准。

3.建立教师发展标准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结合学院实际,建立完善由成长期、成熟期与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九要素组成的阶梯式教师发展标准(39标准),制定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等聘用考核标准。

4.建立学生发展标准

建立完善由“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团队发展”四个领域27个评价指标等组成,全面规划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性化发展、团队合作精神等要素的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制定出台《学院班级发展标准》(三星班级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4A学生标准)、《学生宿舍文明建设标准》等学生发展标准。

(四)完善制度,形成内控体系,建立制度链

依据工作职责,梳理学校人事、财务、课程教学、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科学研究、校企合作、信息服务、资产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监督控制等事项,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纵、横5个方面对学校制度进行废、改、立,优化流程设计,规定管理行为,形成学校质量保证的制度链。

(五)完善流程,形成8字螺旋,建立执行链

依据诊改8字质量螺旋,结合学校实际,科学构建各层面质量改进螺旋,明确诊改工作操作流程,建立诊改执行链。

1.学校层面质量改进螺旋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工作标准,学校各部门以年度为周期实施诊改,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过程监控、发挥引擎作用、定期开展诊断、不断改进提升、形成更高目标,建立学校层面质量改进螺旋。如图 1

 

1  学校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

2.专业层面质量改进螺旋

专业团队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和标准,建立各专业自我诊断改进机制,以年度为周期进行专业质量诊断,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过程监控、发挥引擎作用、定期开展诊断、不断改进提升、形成更高目标,建立各专业质量改进螺旋。如图2

 

2 专业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

3.课程层面质量改进螺旋

课程团队根据课程发展目标和标准,建立各门课程的自我诊断改进机制,以上课学期为周期进行工作质量诊断,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过程监控、发挥引擎作用、定期开展诊断、不断改进提升、形成更高目标,建立各门课程质量改进螺旋。如图3

3课程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

4.教师层面质量改进螺旋

教师根据个人发展目标和标准,以年度为周期定期进行诊改,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过程监控、发挥引擎作用、定期开展诊断、不断改进提升、形成更高目标,形成每位教师的质量改进螺旋。如图4

 

4教师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

5.学生层面质量改进螺旋

学生根据个人发展目标和标准,以学期为周期定期进行诊改,制定发展方案、实施过程监控、发挥引擎作用、定期开展诊断、不断改进提升、形成更高目标,形成学生个人质量改进螺旋,如图5

 

5 学生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示意图

(六)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平台,建立数据链

多渠道引入资金,总体规划、分步建设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对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校本数据平台,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运行、控制反馈、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完善校本数据平台功能,实现不同角色的应用 (,最终转向校园物联网。建立面向管理、应用等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将学院各项工作与信息平台结合,开展数据分析和过程监控,构建源头采集、相互衔接、应用有效的数据链,为学院诊改提供数据支撑。

(七)加强考核,优化目标管理,建立考评链

根据考核标准,强化对诊改推进情况和实际效果的检查、督办与考核。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建立起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考核链。将诊改工作与考核激励相结合,分层分类对诊改推进情况进行客观考评,并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级评定等次。考核评定结果纳入部门年度二级分配,并与部门评价、个人发展挂钩,体现以外部监管为主向以自我诊改为主转变。

(八)精心培育,提升质量意识,建立文化链

构建由“精神层质量文化、物质层质量文化、制度层质量文化和行为层质量文化”四个维度组成的质量文化链。建设以“荆楚非遗技能传承”为载体的“精工精艺,匠心匠魂”为内核的具有长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一体化发展以非遗传承创新为代表的民族传统工艺、民间工艺等文化教育和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以荆楚非遗博物馆、非遗技能传承院及各类工艺工坊等为主体的工匠小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教育、文化、旅游三元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校史馆建设,组织编制校史读本,开展校史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荆楚文化,引入企业质量文化,强化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建设“荆楚十八匠”手工艺街坊、长江流域民间工艺实训基地,“互联网+”非遗手工技艺研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强化物资文化建设;打造“长艺金课”、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大赛等质量文化活动,有机融入现代工匠精神,强化行为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在新修订的评优评先、晋级晋升、绩效分配、岗位设置等制度中,充分体现质量优先的原则,通过严格执行制度,用制度引导全体师生提高质量意识,逐步形成制度质量文化。加强质量文化宣传教育,厚植立德树人质量文化沃土,提升师生质量理念认同。逐步丰富大师、大器、大美的学校文化内涵。  

五、诊改运行

学院统一按照“立、建、做、评”四步法和“靶点”法推进诊改,运用诊改思维优化学校日常工作,把诊改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形成“常规诊改+周期诊改+专项诊改”相结合的诊改工作方式。对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管理等常规工作进行常规诊改。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周期性强的工作进行周期诊改。对“双高”校创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诊改。

(一)学校层面自我诊改

1.组织实施:综合诊改组

组长: 金仁炎

副组长:杨小丙,各部门及系部负责人 

成员:质量管理办公室全体成员、各部门质量管理专员

主要职责:负责学院层面诊改工作。具体包括:完善并审定学院“十四五”规划、学院层面有关考核标准、管理制度;指导各部门制定部门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负责诊断项目1(体系总体构架)、诊断项目2(办学质量保证)、诊断项目7 (体系运行效果)及特色诊断项目的诊改运行和支撑材料整理提交,分年度填写《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组织指导各部门、系部编写年度诊改报告;编写年度学院诊改报告;统筹安排做好专项诊改工作;按照平台建设组要求协助做好学校层面诊改信息化平台启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2. 质量主体:各部门

3. 主要任务

1)把学院年度主要工作分解到相应部门,各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和标准,将工作落实到相应的岗位,构建并运行部门工作质量改进螺旋。

2)对照部门工作计划,聚焦重点工作任务,依托现有信息管理平台,利用部门工作例会等形式至少每2周实施一次自我诊断,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布工作预警,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确保工作质量。

3)根据日常自我诊改情况,年末撰写本部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报告(诊改报告),总结成效,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4)学院人事部门采取述职、绩效考核等形式每年对各部门进行考核性诊断,明确问题,限期改进提升。

5)相关部门以“专项工作靶点诊改报告表”为载体,做好“双高”校创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重点工作专项诊改。

4.主要诊断点

学院层面诊断点主要包括: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履职尽责情况,工作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工作创新与亮点、工作成效与贡献、服务对象满意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专业层面自我诊改

1.组织实施:专业诊改组

组长:杨小丙

副组长:各系部主任、XXX

组员:系部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负责人)、相关部门质量管理专员

主要职责:负责专业层面的诊改。具体包括:完善并审定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组织指导系部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制定本单位“十四五”专业发展子规划以及各专业教学标准;负责诊断项目3(专业质量保证)的诊改运行和支撑材料整理提交,分年度填写《专业靶点诊改报告表》和《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遴选并指导专业负责人(带头人)完成专业诊改工作报告及PPT;负责专业诊改汇报;按照平台建设组要求负责专业层面诊改信息化平台启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2.质量主体:各专业团队

3.主要任务

1)各专业团队以“专业靶点诊改报告表”为载体,依据专业建设目标,细化专业建设标准和方案,构建并运行专业质量改进螺旋。

2)依据状态数据等数据平台,对照专业建设计划和专业诊断点,利用每周教研室例会、三期教学检查等形式实施自我诊断,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布工作预警,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3)专业诊改组根据年度专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专业诊改成效,每年对学校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考核性诊断,编制诊改报告,明确问题,限期改进。

4.主要诊断点

专业层面诊断点主要包括:专业在校生数、招生数、专任教师数、师资队伍分析、生师比、教科研获奖(包括团体和个人)、实验(训)设施、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就业率、标志性成果等。

(三)课程层面自我诊改

1.组织实施:课程诊改组

组长:杨小丙

副组长:各系部教学副主任、XXX

组员:系部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相关部门质量管理专员、全体专兼职教师

主要职责:负责课程层面的诊改。具体包括:完善并审定学院“十四五”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标准、课程管理相关制度;组织指导系部制定各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负责做好诊断项目4(课程质量保证)的诊改运行和支撑材料整理提交,分学期填写《课程靶点诊改报告表》和《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审定汇编学院教育教学运行记录;遴选并指导课程负责人(带头人)完成课程诊改工作报告及PPT;负责课程诊改汇报;按照平台建设组要求负责课程层面诊改信息化平台启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2.质量主体:各课程团队

3.主要任务

1)各课程团队以“课程靶点诊改报告表”为载体,依据课程建设目标,认真执行课程教学标准,构建并运行课程质量改进螺旋。

2)依据状态数据等数据平台,对照课程建设计划和课程诊断点,利用每周教研室例会、三期教学检查等形式实施自我诊断,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布工作预警,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确保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质量。

3)课程诊改组根据学期课程建设任务完成、课堂教学情况及课程诊改成效,每学期对学校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性诊断,编制诊改报告,明确问题,限期改进。

4.主要诊断点

课程层面诊断点主要包括:课程基本情况、网络课程数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课堂教学情况、学习状态分析、学习达标率、课程教学测评结果、课程建设成果等。

(四)教师层面自我诊改

1.组织实施:教师诊改组

组长:韦水平 

副组长:各系部书记、XXX

组员:人事处全体成员、系部教研室主任、相关部门质量管理专员、全体专兼职教师

主要职责:负责教师层面的诊改。具体包括:完善并审定学院“十四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发展标准、教师考核制度及人事管理制度;负责诊断项目5(师资质量保证)的诊改运行和支撑材料整理提交,分年度填写《教师靶点诊改报告表》和《教师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遴选并指导教师完成教师发展诊改工作报告及PPT;负责教师发展诊改汇报;按照平台建设组要求负责教师层面诊改信息化平台启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2.质量主体:每位教师

3.主要任务

1)每位教师以“教师靶点诊改报告表”为载体,依据个人发展目标,认真执行教师发展标准,构建并运行教师质量改进螺旋。

2)对照个人发展计划和教师诊断点,至少每个月实施一次自我诊断,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自我预警,及时纠偏,确保质量。

3)教师诊改组依据教师队伍建设年度任务及教师个人诊改情况,每年对每位教师进行考核性诊断,编制诊改报告,明确问题,限期改进。

4.主要诊断点

教师层面诊断点主要包括:学历学位、所授课程、科研(获奖、专利、课题、论文等)、评教(包括课堂评价)、收入(工资奖金等)、 培训进修、 挂职锻炼、兼职实践、荣誉成绩等。

(五)学生层面自我诊改

1.组织实施:学生诊改组 

组长:余小民  

副组长:学工处处长、副处长、各系部学工副主任(副书记)

组员:学工处全体人员、系部学工秘书(团总支书记)、全体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相关部门质量管理专员

主要职责:负责学生层面诊改工作。具体包括:完善并审定学院学生发展“十四五”规划、学生发展标准、学生管理等有关制度;负责诊断项目6(学生全面发展保证)的诊改运行和支撑材料整理提交,分年度按学期填写《班级学生发展靶点诊改报告表》和《学生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遴选并指导辅导员(班主任)完成学生发展诊改工作报告及PPT;负责学生发展诊改汇报;按照平台建设组要求做好学生层面诊改信息化平台启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2.质量主体:每个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每位学生

3.主要任务

1)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每位学生依据个人发展目标,认真执行个人发展标准,构建并运行学生质量改进螺旋。班级辅导员以“班级靶点诊改报告表”为载体,依据每个班级发展目标,认真执行班级发展标准,构建并运行班级建设质量改进螺旋。

2)学生个人对照个人发展计划和学生诊断点,利用个人成长记录及个人鉴定等形式实施自我诊断,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自我预警,及时纠偏,确保学习和成长质量。辅导员(班主任)对照班级发展计划和班级诊断点,利用定期班会、学工例会等形式实施自我诊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自我预警,及时纠偏,确保班级建设质量。

3)辅导员(班主任)指导学生个人依据发展计划和成长情况,每学期以自我鉴定等形式做一次自我诊断,查找问题,自我改进;学生诊改组依据年度班级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班级诊改情况每年对班级进行一次考核性诊断,明确问题,限期改进。

4.主要诊断点

学生层面诊断点主要包括:政治表现、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法纪观念、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实操技能、科研创新、拓展能力、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心理行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班级诊断点主要包括: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制度建设、遵纪守法、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出勤率、班级学费缴费率、重大安全事故、第二课堂成绩单、宿舍卫生、递交入党(入团)申请、主题班会、团会等、班级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等。

(六)诊改信息平台和质量文化自我诊改

1.组织实施:诊改平台及质量文化建设组

组长: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院长

副组长:信息中心主任、各部门及系部负责人

成员:宣传部及信息中心全体成员、各部门质量管理专员

主要职责:负责诊改信息化平台及质量文化建设。具体包括:完善并审定学院“十四五”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学院“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学院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负责学院信息化诊改平台启用、运行、维护与管理,指导五个层面及各部门使用信息化诊改平台开展诊改工作;完成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及PPT;负责学院信息化建设汇报;负责校园质量文化宣传设施建设;负责开展质量文件宣传和培训,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提升学校质量文化内涵等。

2.质量主体:信息化平台及质量文化建设团队

3.主要诊断点

校园信息化和文化诊断点主要包括: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及运行情况、学院信息化诊改平台启用、运行、维护与管理情况、五个层面及各部门使用信息化诊改平台开展诊改工作情况、校园文化建设及项目情况、质量文化普及率和满意度等。

六、实施步骤

学校诊改工作按照学习动员、研制方案、全面诊改、省级复核和总结整改、持续提升六个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2020年9-10月)

1.领导带头:学院董事会、党委及行政班子成员带头学习教育部、教育厅关于诊改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自我诊改主体责任,把学院发展理念真正转移到聚焦质量和内涵上来。

2.加强培训: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辅导等形式,组织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诊改理念和操作实务,确保吃透弄懂的前提下实施诊改。

3.宣传动员:充分利用网站、简报、例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真正让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支持诊改工作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第二阶段:研制方案阶段2020年11-12月)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建立学院党委领导,院长挂帅,由学院-专项诊改工作组-系部(部门)-专业(课程)四级组成的质量保证组织,明确工作职责。

2.完善机构设置: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聘请专家担任技术导师(顾问),明确工作职责,指导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诊改等工作。

3.研究制定方案:在广泛学习、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全面诊改阶段2021年1月启动)

1.分解诊改任务:对照“长江艺术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以学院部门工作职能为依据,将7个诊断项目具体划分到以下部门:质量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项目127,教务处牵头负责项目34,人事处牵头负责项目5,学工处牵头负责项目6

2.“靶点诊改报告表”为载体开展诊改:以诊改周期为时限,以“长江艺术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的诊改点、参考提示、关键量化指标和平台相关数据为依据,以系列“靶点诊改报告表”为载体,从合理设定与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的质量目标以及完善制度、标准起步,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8字质量改进螺旋为流程,以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信息化应用平台的数据分析以及实际调研为依据,以查找问题和不足为导向,以打造质量文化和实行绩效考核为引擎,构建由“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和“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系统以及质量计划(事前保证)、质量提升(事中保证)、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三个环节组成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阶段:省级复核阶段(具体时间以省教育厅通知为准)

1.完成诊改报告:在对7个诊断项目诊改报告和部门诊改报告进行全面分析评定的基础上,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撰写完成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工作报告及汇报PPT,并报学院质量保证工作委员会审议,学院院长办公会审定。各专业负责人负责撰写完成本专业层面自我诊改工作报告及汇报PPT,各课程负责人负责撰写完成本课程层面自我诊改工作报告及汇报PPT,人事处处长负责撰写完成教师层面自我诊改工作报告及汇报PPT,学工处处长负责撰写完成学生层面自我诊改工作报告及汇报PPT,信息中心主任负责撰写完成信息化建设自我诊改工作报告及汇报PPT,并分别报分管领导审定,报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备案。

2.完善复核资料: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要求,质量管理办公室收集整理学院近2年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近2年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和近2年学院及校内各部门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相关制度、以及荆州市“十三五”、“十四五”相关发展规划等相关复核材料。

3.迎接现场复核:按照省教育厅复核通知,做好复核迎检工作,精心做好专家来校复核等相关事宜。报送材料在复核工作开始前30日在校园网上公示。

第五阶段:总结整改阶段(诊改复核后1个月内)

1.兑现奖惩:对学院诊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选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对优秀诊改项目给予省级课题标准的奖励,对待改进诊改项目要求限期整改,对不合格诊改项目所涉及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2.落实整改:按照复核专家组提出的意见,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办法,从点、线、面三个维度系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和结果及时上报省教育厅。

第六阶段:持续诊改阶段(总结整改阶段后)

1.形成机制:在总结第一轮诊改的基础上,推广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形成长效机制。

2.持续提升:研究确定学院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方向,在更高基础和层面上持续开展常态化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推动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螺旋式上升,促进学院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责任机制

建立董事会领导、学校党委书记,院长挂帅,由学院-专项诊改工作组-系部(部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级组成的质量保证组织,分级、分层、分类各司其职做好诊改工作。

(二)建立奖惩机制

以学校组织机构绩效考核性诊断制度(部门绩效考核办法)为切入点,对实施的各项工作结果、过程、达标情况进行考核诊断,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挂钩,实现各项工作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原定目标,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形成动力机制。

(三)建立问责机制

明确实施方案中的各组织层级的职能与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标准,以此为依据实施履职测评,测评结果与部门绩效挂钩,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和出现差错的进行问责,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四)建立保障机制

根据诊改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分析实现目标任务所需的资源条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按照学院预算的经费,依据经费预算、使用制度,保证经费足额投入、合理使用,为目标任务完成提供资源保障。

 

附件:1.长江艺术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

2.长江艺术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专业诊改)

3.长江艺术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课程诊改)

4.长江艺术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教师诊改)

5.长江艺术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班级学生发展诊改)

  6.长江艺术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专项诊改) 

7.长江艺术职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

 

                                 长江艺术职业学院

                                 2020年8月25                


附件1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

诊断

项目

诊断

要素

诊断点

诊断点参考提示

关键量化指标

数据管理平台

相应编号

1 体系总体构架

1.1质量保证理念

质量目标与定位

学校质量保证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达成度高。


1.3/7

质量保证规划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科学明晰、符合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实际执行效果明显。


1.3/7

质量文化建设

师生质量意识,对学校质量理念的认同度高;质量保证全员参与程度高;质量文化氛围浓厚;持续改进质量的制度设计科学有效,实现持续改进。


2.2/8

1.2组织构架

质量保证机构与分工

学校、院系各层面质量保证机构、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分工与职责权限明确。


8

质量保证队伍

质量保证队伍建设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人员配备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对质量保证机构、人员有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考核机制严格规范;实现持续改进。


8.2/8.6

1.3制度构架

质量保证制度

学校、院系、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8.1

执行与改进

质量保证制度落实与改进措施具体、务实;质量保证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定期发布质量年度报告,质量年度报告结构规范、数据准确;院(系)、专业自我诊改已成常态。


8.7

1.4信息系统

信息采集与管理

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人财物有保障,管理到位,运行良好;建立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数据采集实时、准确、完整;数据采集的信息化水平高。

1)支持度

2)置信度

3)达标率

3.4/8.1

信息应用

运用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各级用户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


3.4

2 办学质量保证

2.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规划制定

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配套子规划聚焦发展目标,思路合理,措施有力,路径具体。



目标与标准

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行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坚持差异发展,打造学校特色。

1) 毕业生本省、本地就业率

2)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1.3/1.4/1.5/1.6/2.1/3.5

实施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组织管理、资源支撑、经费保障等。



2.2 组织领导

办学规模与结构

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和在校生结构,办学资源指标符合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标准,学校资源能够支撑办学规模。

1)生师比

2)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3)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4)生均实践场所面积

5)招生计划完成质量:计划招生数(人)、实际录取数(人)、实际录取率(%)、实际报到人数(人)、新生报到率(%

1.3/1.4/1.5/9.1

教学中心地位

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学校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完善;教学经费保障到位;校长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定期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2)教学投入占比

3)校领导走访实习点、听课、参与评教的次数与比例

2.1/2.2

信息化水平

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健全信息化管理配套制度;校园网功能齐全、运行流畅,无线网络适度覆盖;注重教职工信息化能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办公、生活服务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1)信息化教学条件:网络多媒体教室间数、出口总带宽、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网络信息点数、上网课程数、数字资源量

2)信息化教学大赛参与率

3.3/3.4

2.3 校企合作

体制机制

牵头或参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科学的集团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发挥其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职能。


7.5

协同育人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1)有合作企业的专业数占专业设置总数比例 

2)主要合作企业订单培养人数占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人数比例  

3)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比例

4)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门数占开设课程总门数比例 

5)专业平均拥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数(本/个)

7.5

*社会服务

面向社区、行业、企业、其他教育机构开放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面向社区成员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老年教育;主动承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开展多样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为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机会。

1)技术服务到款额 

2)科研经费到款额 

3)非学历培训人日

4)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4.3/7.3/7.5

2.4 学校管理

校园稳定与校园文化

学校建设及管理符合“平安校园”各项规定,学校无校园不稳定事件、违规办学事件发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校园精神文化,重视室外绿化、室内美化、环境净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环境文化,组织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网监管责任落实、效果明显;校园文化有特色。学生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有特色;文化传承工作成效明显。


8.9

教学管理与教风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人员数量和素质能满足需要;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合理、教学运行有序,教学行为规范;定期检查、反馈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机制;教学档案齐全,使用便捷;能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积极采取现代管理技术;教风良好。

1)评教客体(对象)覆盖面

2)学生参与评教比例

8.1/8.2/8.5/8.6/8.9

学生管理与学风

按不低于1:200的标准配备专职辅导员;配备足够数量的心理咨询师;严格执行招生、学籍管理等制度;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有效,学生举止文明、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机构健全,人员满足需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强;学风良好。

1)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与专职政治辅导员总数比例 

2)学生出勤率

3)辍学率

8.1/8.3/8.4/8.5/8.8/8.9/9.5/10.1/10.2

2.5 办学诊改

诊改制度与运行

学校内部建立常态化的事业发展规划、组织领导、校企合作、学校管理诊改机制并有效运行。



诊改效果

诊改成效好,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3 专业质量保证

3.1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制定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可行。


1.3/7.1-7.6/9.2

目标与标准

有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


7.1/7.3/7.4

实施保障

新增专业设置程序规范;专业建设条件(经费、师资、实验实训条件)有明确的保障措施。


3.4/4/5.1/5.2

6/7.4/7.5

3.2专业设置

专业动态调整

结合自身优势,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专业设置与管理遵循《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1)专业平均学生数

2)专业类数

3)主干专业类学生数占比

7.1/11.1

*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积极参加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辐射能力较强。

1)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专业数及比例(%

2)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及比例(%

7.1/11.1

3.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程序恰当、过程扎实、论证充分;培养目标准确、课程体系科学、教学安排合理、系统设计教育活动;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有可检测性;课程标准完整。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合理设置课程;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比重合理,职业技能训练安排得当,实践类课时占总学时50%以上;注重人的全面培养,将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例(%

2)实践课程课时数比例(%

3)公共、专业基础、专业课时比例

4)纯理论课(A类)、实践+理论课(B类)和纯实践课(C类)三种课程的课时比例

7.2/7.4/7.5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到位;执行过程中的调整程序严格、规范。



3.4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创新工学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 


7.2/7.4/7.5

3.5 专业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团队规模适度,结构合理。 团队管理有效,凝聚力和创造力强,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取得较好实效。

1)专业团队中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人员、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的比例

2)专业团队成员的年龄、专业

技术职务、学历、学位结构

3)专业团队的双师素质比例

6.1/6.2/6.3/6.4

带头人

学校制定带头人选拔、培养、激励和考核评价相关制度;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7.1

3.6 专业实践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

制订实训条件建设规划;实习实训装备合理配置,能够满足教学、生产、科研、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的要求;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成果显著。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生均校内实践场所使用时间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4.1/4.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规范、使用率高。

1)基地接待学生量(人次)

2)基地使用时间(天)

3)基地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

4)年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时间

4.2/7.4

3.7 专业创新发展

*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独具特色,有较高声誉。

1)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项目数

7.2/9.7

**对外合作

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与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


11.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


7.2/7.5

**系统培养

在坚持中职、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配置上的衔接,严格执行《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和教学指导意见。

在坚持高职、本科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配置上的衔接,严格执行专本科衔接专业教学标准。



3.8专业诊改

诊改制度与运行

学校内部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诊改机制;能够促成校内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3.4/8.1/8.7/9.1/9.2

诊改效果

诊改成效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校企融合程度、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群)建设成效、辐射影响力不断增强。


4/5/6/7/9

外部诊断(评估)结论应用

积极参加外部专业诊断(或评估、认证);外部诊断(评估)结论得到有效应用,对学校自诊自改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4/5/6/7/9

4 课程质量保证

4.1 课程建设规划

规划制定

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7.2/7.5

目标与标准

有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和课程建设标准。


7.2

实施保障

有符合课程要求的师资、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资源等保障。



4.2 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

建立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与完备性。

1)课程标准完备率

7.2

课程内容

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更新课程内容,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 


7.2

4.3课程资源

教材选用与建设

有教材开发和选用制度;严格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公共基础必修课教材,优先在其中选用专业课教材;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教材;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7.2/7.5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与开发

建设有校级教学资源中心、网络学习空间,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 


3.4

4.4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准确,内容安排合理,教学策略得当,过程设计完整,教学资源丰富;贯穿德育、美育、心理健康、创新创业教育;教案完整、规范。



教学实施

学习情境创设恰当,教学组织严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课程考核

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涵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合理设计教学反馈环节,评估教学效果,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探索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7.2

教学效果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8.7

顶岗实习

严格执行《湖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试行)》,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以半年为主,实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落实顶岗实习安全保障,落实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1)顶岗实习参与人数比例

2)顶岗实习参加保险学生数(人)

3)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

7.4

4.5 课程诊改

诊改制度与运行

校内开展对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诊改,形成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3.4/7.2/8.1/8.2/8.5/8.6/8.7

诊改效果

课程诊改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明显的推进作用。


3.4/7.2/8.1/8.2/8.5/8.6/8.7

5 师资质量保证

5.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规划制定

学校、院系、专业等层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一致性和可行性较强。


6.1/6.2/6.3/6.4

目标与标准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明确。专兼职教师入职标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用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等相关标准齐全,执行效果好。



实施保障

能为师资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必需的外部环境、组织管理、资源支撑、经费等保障。


5.2/7.1/7.2/8.1/

5.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规模与结构

专任教师(含辅导员和班主任,下同)规模、结构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1)专任教师总数

2)专任教师的年龄、专业

技术职务、学历、学位结构

3)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

6.1/6.2/7.1

专任教师教学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由高水平专任教师授课,理实一体和实践课主要由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授课,鼓励高职称教师到一线授课,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

1)专任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学时)

2)专任教师平均周学时(学时)

6.1

专任教师科研

专任教师科研、实践和服务能力强,有实效。


6.1

5.3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规模与结构

兼职教师规模适度,建有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一般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6.3

兼职教师教学

兼职教师主要承担理实一体和实践课教学,教学效果好。

1)兼职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学时)

2)兼职教师平均周学时(学时)

3)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C类课程门数及比例

4)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6.3

5.4教师发展

专任教师能力提升

有专任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教育教学能力竞赛;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的5%

1)专任教师培训进修年均人日

2)专任教师挂职锻炼年均人日

3)师资建设经费占学校经费支出比例

5.2/6.1

兼职教师能力提升

学校有兼职教师的培养制度,实施效果好。


5.1/5.2/6.1/6.2/6.3/6.4

5.5师资诊改

诊改制度与运行

开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的诊改,形成常态化的师资质量保证机制。


6.1/6.2/6.3/6.4/7.2

诊改效果

教师质量意识得到提升;教学改革主动性得到提高;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水平、稳定性、社会服务能力等得到持续改善;学生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6.1/6.2/6.3/6.4/8.7

6 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6.1育人规划

规划制订

学生素质教育方案制定科学;因材施教,注重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


5.2/8.3/8.4

目标与标准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合理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标准。



实施保障

为育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必需的外部环境、组织管理、资源支撑、经费等保障。



6.2成长环境

安全与生活保障

服务部门服务质量高,学校安全设施不断完善,学生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学生诉求回应速度、学生满意度持续提高,意外事故率不断降低。



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与资助

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残障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学生生活保障管理运行机制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情况;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必要的设施、人员、资金、文化等保障。

1)奖助人数

2)奖助金额(万元)

5.2/8.8

6.3立德树人

德育

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开好“三课”,将德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1/4.1

5.1/5.2/8.1

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有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室,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建立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及时对学生不良行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2.1/4.1

5.1/5.2/8.1

创新创业教育

开设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完善、管理规范;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机构、人员、场地、经费保障。

1)学生自主创业比例

2.1/4.1

5.1/5.2/8.1

6.4 培养质量

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本地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平均起薪线、用人单位满意率逐年提高。

1)就业率

2)月收入

3)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4)毕业生就业去向

7.6/8.4

9.3/9.4

9.5/9.6/9.7

社会评价

毕业生对母校评价逐年提高,有毕业生捐资助学;毕业生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高;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面广、人多、成绩好;建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制度,引入行业、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

1)母校满意度

2)雇主满意度

3)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7.6/8.4/9.3/9.4/9.5/9.6/9.7

6.5学生全面发展诊改

诊改制度与运行

实施对育人部门工作及效果的诊改。


8.1

诊改效果

育人工作已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育人目标达成度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积极性、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2.2/3/7.2/9.2

7 体系运行效果

7.1外部环境改进

政策环境

促进社会资源引入、共享渠道的拓展;政策环境利于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



资源环境

能够促进校内办学资源的不断优化;学校资源环境能促进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合作发展环境

学校自主诊改机制有利于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不断优化;合作发展的成效与作用不断呈现。


7.5/9.3

7.2质量事故管控

管控制度

建立质量事故管控反馈机制,制定质量事故分类、分等的认定管理办法,对质量事故处理及时有效;建立学校、院系两级质量事故投诉受理机构,制定质量事故投诉、受理、反馈制度;定期开展质量事故自查自纠,形成质量事故管控常态化管理反馈机制。


8.1

发生率及影响

学校质量事故的发生率、影响程度低;处理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速度快、能力;学校质量事故与投诉发生率逐年减少。



预警机制

建立过程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与质量事故预警制度;有突发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预案;有近三年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及其反馈处理效果报告。


8.1

7.3质量保证效果

规划体系建设及效果

各项规划完备、体系科学,实施顺利,目标达成度高。



标准体系建设及效果

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完备、先进、成体系;在诊改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社会认可度高。



诊改机制建设及效果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日趋完备;持续改进的机制呈常态化并步入良性循环,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7.4体系特色

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特色

学校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形成特色,应用效果好,并能发挥辐射与影响作用。



注:1.本表设7个诊断项目,36个诊断要素,90个诊断点

2“数据管理平台相应编号”所列的各指标编号,起引导作用,不是规定或标准。

3.带有*”的诊断点对新建高职院校不作为诊断指标,带有“**”的诊断点只对省级以上示范高职院校作为诊断指标,我校均不纳入诊断。


附件2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专业诊改)

诊改专业名称:             专业团队负责人:           所在系部:          诊改年度:  202×年

诊改流程

主要内容

诊改说明

专业建设

现状与靶点


依据本专业上一年度状态数据分析,简要说明本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包括专业开设时间,现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人数,教师职称、学历学位统计情况,校内外实训室、实训基地数,专业建设已取得的主要标志性成果,在校生数等)与靶点。

专业年度建设目标与标准


运用SWOT分析法和SMART原则,按照“跳起来摘苹果”的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与标准(国家骨干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校级重点专业、校级一般专业),专业年度建设目标、标准要与系部专业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与标准一致。

工作设计

与方案


参照系部专业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专业年度建设方案(计划),每项工作要落实到具体人、完成时间等。

实施过程监测、预警


遵循PDCA循环,根据本专业建设特点,参照本专业状态数据及专业自我诊断参考表,按照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原则,确定本年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质量控制点(不少于4个)及标准值和预警值,并采取每周教研例会、三期教学检查、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题研讨、校企联合进行专业市场调研等进行监控、预警,及时纠偏。 

实施效果


本年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上述主要质控点的改进提升情况,以及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及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实训条件建设、各类技能大赛、就业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诊断意见


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年底从日常教学管理各监控渠道及状态数据平台汇总梳理一年来专业建设相关数据,通过前后对比实施成效与质量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采用数据分析法、团队研讨法、专题调研法等进行诊断,得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诊改目标达成度,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改进计划、

措施


针对诊断意见及存在问题,通过团队自我激励、学习、创新,提出新的更高目标和改进措施,列入下一年度诊改重点,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螺旋提升。

考核意见

 

系部负责人签字:      

所在系部对诊改目标达成度进行对照分析,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级评定等次,其中优秀不超过部门专业数的30%,考核评定结果纳入部门年度二级分配。

                                                       责任工作组组长签字:

附件3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课程诊改)

诊改课程名称:                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       所在系部:             诊改学期: 202×-202×学年第×学期

诊改流程

主要内容

诊改说明

课程建设现状

与靶点


以本课程上一年度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各项结论性(数据来源主要以状态数据平台、各信息化教学平台、CRP成绩)数据分析作为依据,简要说明本课程建设现状(包括课程性质,学期课时数,上课班级数,现有课程教师团队人情况,校内外实训室、实训基地数,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课程建设已取得的主要标志性成果等)与靶点

课程学期建设

目标与标准


运用SMART原则对照学校四级课程标准(详见课程目标标准制定及管理办法(含课程标准模板)M)确定目标及标准。课程建设目标、标准要与所属专业的专业建设规划及本系部课程建设规划契合,与自身基础适切。做到明确、具体、可检测。

工作设计与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参照系部工作计划和专业建设计划填写本学期(可包括完善课程建设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强化数字教材建设、制定课程授课计划,每项工作要落实到具体人、完成时间等。


课程教学计划即课程授课计划按开课学期实际授课情况填写。

实施过程监测、预警


1.课程建设过程监控:遵循PDCA循环,主要通过课程团队每周例会、专题研讨会、工作推进会等形式,监测课程建设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优化建设方案。

2.课堂教学过程监控:遵循PDCA循环,根据本课程及所在班级特点,参照课程自我诊断参考表,按照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原则,确定本学期课程教学关注的核心质量控制点(不少于4个,比如学生到课率、抬头率、教学任务完成率等),设定标准值和预警值,并采取每周教研例会、三期教学检查、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题研讨、校企联合进行专业市场调研等进行监控、预警,及时纠偏。确定目标、标准要与课程教学目标、标准衔接贯通,以数字化说明()课堂教学要支持课程目标与标准达成。课堂教学实施核过程中并采取教师听课、互评,教学督导员听评课反馈,每周教研例会、三期教学检查、等进行及时纠偏。

实施效果


课程建设诊改可以从两链一平台打造,以及课程研究、课程地位、教材级别、教师技能比赛成绩、社会服务、课程资源、课程团队、国际视野等方面的标志性成果,描述课程建设诊改成效。



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以数字化说明(学生到课率、抬头率、教学任务完成率等)课堂教学要支持课程目标与标准达成率等。可以从混合式教学、课堂活力、创意创新意识、课程思政渗透、劳动意识、课程成绩、学生与教师距离,学生技能比赛成绩等方面,描述课程教学诊改成效。

诊断意见


目标达成程度,实施成效与质量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主要以日常教学管理各监控渠道及状态数据平台汇总梳理一年来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相关数据,通过前后对比实施成效与质量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采用数据分析法、团队研讨法、专题调研法等进行诊断,得出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诊改目标达成度,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改进计划、措施


针对上述诊断意见,确定下一轮诊改拟采取的主要改进措施。列出下一年度诊改重点,促进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螺旋提升。

考核意见

 

系部负责人签字:

所在系部对诊改目标达成度进行对照分析,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级评定等次,其中优秀不超过部门专业数的30%,考核评定结果纳入部门年度二级分配。

责任工作组组长签字


附件4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教师诊改)

教师姓名:     所在系部:       所属专业教研室:          诊改年度:202×年

诊改流程

主要内容

备注

个人发展现状

与靶点


参照上一年度教师个人状态数据,简要定量说明本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职称职务、主讲课程、联系电话等)及上年度在“师德师风、任职资格、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企业锻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靶点)等发展现状

教师年度发展

目标与标准


运用SWOT分析法和SMART原则,按照“跳起来摘苹果”的要求设定个人发展目标和标准:

①根据《学校教师发展规划》《系部教师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划》,结合个人发展现状,从“师德和荣誉目标、学历学位提升目标、职业技级提升目标、职称职务提升目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目标、内涵建设目标、教研科研目标、社会服务目标”等方面制定教师个人年度发展目标(比上年度要有改进或提升)。②按《教师发展目标》、《教师发展标准》《教师岗位工作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从“师德师风、任职资格、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企业锻炼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制定个人年度发展标准。

工作设计与方案


依据个人年度发展目标与标准,对照逐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方案),每项工作要有量化指标、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间等。

实施过程

监测、预警


遵循PDCA循环,根据个人年度工作计划(方案),按照优先解决个人发展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原则,确定本年度完成工作任务的标准值和预警值,并采取课后反思、集中学习、阶段小结、学生信息员反馈、教研室工作例会专题研讨、三期教学检查、督导检查及云班课、职教云、青果教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进行监控、预警,及时纠偏。

实施效果


本年度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上年度存在问题的改进提升情况,本年度工作创新、工作亮点、工作成绩、标志性成果等。

诊断意见


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年底从日常教学管理、科研与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及云班课、职教云、青果教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监控渠道汇总梳理一年来相关数据,通过前后对比实施成效与质量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采用数据分析法、团队研讨法、专题调研法等进行诊断,得出教师个人诊改目标达成度(年底实现目标数/年初制定目标数),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改进计划、措施


针对诊断意见及存在问题,通过自我激励、学习、创新,提出个人发展新的更高目标和改进措施,列入下一年度诊改目标和重点,促进教师个人发展螺旋提升。

考核意见

系部负责人签字:

所在系部对诊改目标达成度进行对照分析,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级评定等次,其中优秀数不超过系部教师数的30%,考核评定结果纳入部门年度二级分配。

         责任工作组组长签字:

附件5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班级发展诊改)

班级编号:       所学专业:    系部:      辅导员(班主任)姓名:         诊改学期:202×-202×学年第×学期

诊改流程

主要内容

诊改说明

班级发展现状


参照上一学期班级发展基本数据,简要定量说明班级基本情况(学生数量、性别比例、生源分布、民族分布、生源类型、特殊学生、学风情况、班风情况等)以及班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取得成绩、存在的问题等发展现状。

班级年度发展

目标与标准


运用SWOT分析法和SMART原则,按照“跳起来摘苹果”的要求设定班级发展目标和标准。

①根据《学校学生素质教育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班级发展规划》等,结合本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班级日常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学生学业发展目标(学习成绩优秀率、合格率)、宿舍管理目标、特殊学生发展目标、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目标(二课成绩达标率)。

②依据《学校班级发展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学生宿舍文明建设标准》等,制定各班级年度发展标准,尽可能量化,便于检测。

工作设计与方案


根据学工处和系部年度工作计划,对照班级年度发展目标与标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项工作要有量化指标、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间等。

实施过程

监测、预警


遵循PDCA循环,根据班级年度工作计划主要量化指标,按照优先解决班级学生发展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原则,确定本学期重点工作任务的监测标准值和预警值,依据钉钉管理信息平台、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下寝、班会、团会等渠道实时采集、搜集学生状态数据,对工作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施效果


总结本学期班级学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上学期存在问题的改进提升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工作创新、工作亮点、工作成绩、标志性成果等。

诊断意见


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年底从班级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学生学业发展、宿舍文明建设、特殊学生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收集汇总数据,得出班级发展诊改目标达成度(年底实现目标数/年初制定目标数),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改进计划、

措施


针对诊断意见及存在问题,通过自我激励、学习、创新,提出班级发展新的更高目标和改进措施,列入下一年度诊改目标和重点,促进班级发展螺旋提升。

考核意见

 

系部负责人签字:

所在系部对诊改目标达成度进行对照分析,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级评定等次,其中优秀数不超过系部班级数的30%,考核评定结果纳入部门年度二级分配。

                                                      责任工作组组长签字:

附件6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靶点诊改报告表”(专项诊改)

责任部门:                             专项诊改主题:  

诊改流程

主要内容

备注

工作状况及问题


以该项工作2016年的基本情况或数据分析作为依据,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简要说明其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工作目标与标准


运用SWOT分析法和SMART原则确定工作目标及标准。该项工作发展目标、标准要与学校创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高职目标相适应,目标和标准要做到明确、具体、可检测。

工作设计与方案


填写2017年以来针对提升该项工作而制定的改进工作方案(计划)。

实施措施及过程监测预警


遵循PDCA原则,填写2017年以来每年为促进该项工作改进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过程控制、监测预警办法,注意体现8字诊改螺旋”。 

诊改效果


填写2017年以来该项工作诊改后取得的主要成效。

诊断意见


填写目标达成程度,通过比较诊改效果与工作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得出主要问题,结论须来源于数据分析或专题调研。

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诊断意见,确定下一轮诊改拟采取的主要改进措施。

考核意见


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根据诊改完成情况进行内部评价,结论包括有效、待改进、不合格。

            填写人签字:                                    部门负责人签字:

附件7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

 

一、学校诊改工作概述

对照复核内容,概述学校在纵向两链打造,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建立与运行,质量文化与机制引擎驱动与成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的总体情况,以及学校诊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成效主要聚焦目标达成情况)与存在的瓶颈或短板。建议2000字左右。

二、学校自我诊断参考表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内容提示

诊断结论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1 体系总体构架

1.1质量保证理念

学校定位是否准确,目标是否明确。



1.2组织构架

学校机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岗位工作标准。

1.3制度构架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制度、标准是否系统、完整、可操作,标准和制度执行是否有有效机制。

1.4信息系统

1.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在填报时数据是否真实,数据分析能否为学校诊改服务。

2.学校是否按智能化要求对平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平台架构是否具有实时、常态化支撑学校诊改工作的功能:

1)能够实现数据的源头采集与即时采集。

2)能够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实时开放共享。

3)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并实时展现分析结果。

3.学校是否按照顶层设计蓝图,扎实推进平台建设。

4.学校在数据分析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2 办学质量保证

2.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否成体系,学校发展目标是否传递至专业、课程、教师等层面,是否上下衔接成链。



2.2 组织领导

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2.3 校企合作

2.4 学校管理

2.5 办学诊改

1.学校是否建立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实施、诊断、改进的运行机制。实施过程是否有监测预警和改进机制,方法与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

2.是否建立学校各组织机构履行职责的诊改制度,方法与手段是否可操作,是否有效运行。

3.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

3 专业质量保证

3.1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标准是否与学校规划契合,是否与自身基础适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和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是否衔接贯通,课程体系是否能支持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的达成。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具体、可检测。



3.2专业设置

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3.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4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5 专业教学团队

3.6 专业实践条件

3.7 专业创新发展

3.8专业诊改

1.学校是否建立专业建设质量诊改运行制度,诊改内容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诊改周期是否合理,诊改方法与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

2.现有专业是否都按运行制度实施诊改。

3.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

4 课程质量保证

4.1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目标、标准是否与专业建设规划契合,是否与自身基础适切。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和课堂教学目标与标准是否衔接贯通,课堂教学是否能支持课程目标与标准的达成。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具体、可检测。



4.2 课程内容

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4.3课程资源

4.4课程教学

4.5 课程诊改

1.学校是否建立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质量的诊改运行制度,诊改内容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诊改周期是否合理,诊改方法与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

2.现设课程是否都按运行制度实施诊改。

3.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

5 师资质量保证

5.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确定是否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等相关要求相适切。教师是否制定有个人发展计划及其相应的目标与标准。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具体、可检测,与自身基础适切。



5.2专任教师

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5.3兼职教师

5.4教师发展

5.5师资诊改

1.学校是否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自我诊改制度,周期是否合理,方法是否便捷可操作。

2.所有教师是否都按运行制度实施诊改。

3.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

6 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6.1育人规划

学生是否制定有个人发展计划,个人发展目标是否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素质教育相关要求相适切。学校是否建立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度。



6.2成长环境

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6.3立德树人

6.4 培养质量

6.5学生全面发展诊改

1.学校是否建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改的制度,周期是否合理,方法是否便捷可操作。

2.所有学生是否都按制度实施自我诊改。

3.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

7引擎驱动与成效

7.1质量文化

学校领导是否重视诊改,扎实推进,师生员工普遍能接受诊改理念,并落实于自觉行动中。



7.2考核激励

学校是否建立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激励制度,将考核与自我诊改相结合,体现以外部监管为主向以自我诊改为主转变的走向。

7.3诊改成效

各个主体的自我诊改是否逐渐趋向常态化。师生员工对学校诊改工作是否满意和有获得感。

7.4体系特色

学校自身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形成特色,应用效果是否好,是否能发挥辐射与影响作用。

                               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注:1.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务必写实,尽量不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2.每一项的“诊断结论”需阐明目标达成情况,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建议在500字左右。

3.每一项的“拟采取的改进措施”需突出针对性、注重可行性,建议在200字左右